You are using an outdated browser. For a faster, safer browsing experience, upgrade for free today.

碳索博物館|菌寶貝博物館

偵碳團團員|江嘉偉 特別助理

文/詹嘉紋   圖/湯翊羚



在我們的生活中,有什麼東西是肉眼看不見,但卻非常重要的?踏進菌寶貝博物館,首先注意到的是綠意盎然的植生牆,以及不太一般的黑色調微生物知識館。特助江嘉偉解釋,那是模擬腸道環境所做的特別設計。在這裡,除了能認識為人體健康把關的益菌,還能了解無所不在的微生物如何守護環境。

微物小兵立大功 化廢成金再生資源

菌寶貝博物館結合了觀光工廠和博物館兩項主題,原是成衣工廠的建物擁有四十年以上歷史,在十年前改建成現在新場館時,特意保留了傳統馬賽克磁磚等原始建材再利用。而館內有許多空間可作為校外教學、親子DIY體驗的教室,配合環保局節能減碳政策,已將大部分的傳統螺旋燈泡換成LED。江嘉偉說:「很幸運有這計畫,讓我們每年省下了約7-9萬元的電費。」

有鑒於大部分人對微生物並不了解,甚至可能有負面印象,但微生物並非都是壞的,也有對人類生活環境有益的,菌寶貝主打推廣教育,並積極申請環境教育認證。江嘉偉說,透過設計課程教案,讓民眾知道微生物能產生多種酵素,將廢棄物轉化成資源,是人類的好幫手。例如,當牛奶生產過剩時,利用微生物將牛奶變優格,就能延長保存期限、提高營養價值。而剩菜廚餘、果皮也能在經過發酵後變成堆肥、液肥或液體清潔劑。

另一方面,在科技的協助下,微生物的加值服務實踐了與在地小農合作的跨界應用,農產品成了更高價值的產品。江嘉偉說,在鳳梨遭遇滯銷打擊時,他們與員山小農合作,將水果做成鳳梨酵素益生菌;過去也曾跟台大農場合作,將百香果汁製成益生菌。2021年的計畫,則是與友善種植的金柑(金棗)農場合作,以較優價格,向農友收購過剩或是無法直接賣給消費者的格外品,再透過微生物發酵和萃取,做成獨具在地特色的生技產品、保養品,也將金柑保濕素材與抗菌乾洗手結合設計DIY課程,推廣金柑益處、微生物知識及衛生防護觀念。

「這樣一來,對公司與小農都有正面效益可達到互惠、共好的正向循環。」江嘉偉說。菌寶貝多年持續投入在研發、教育及環境永續經營理念的努力成果正在發酵,如同微生物默默作用,每一項微小行動累積起來,終將為社會帶來可觀的改變。

低碳行動

水資源

館內使用省水型式水龍頭及具有省水標章之馬桶,並張貼節約用水標語供民眾參閱學習,一年可節省約321度水

照明設施

汰換23W螺旋省電燈泡254盞、13W螺旋省電燈泡24盞、28W-T5層板燈109盞、14W-T5層板燈18盞、8W-T5層板燈60盞,共計汰換為465盞LED燈具,一年可節省約24,377度電

空調系統

為維持館內通風需全年啟動,以冬天減少開啟數量及每年定期清潔保養維護之方式,減少空調的耗能,一年可節省約10,220度電

隔熱降溫

博物館建築設置植生綠牆、屋頂設置木棧板等建築隔熱措施,降低夏季空調負荷量,一年可節省約7,665度電,減少室內溫度5度

資源循環

與友善種植金柑小農合作,將過剩或格外品透過微生物酵解技術、萃取等,做成保健食品與保養品,並推廣使用環保購物袋,重複利用減少一次性浪費

教育推廣

館舍力朝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目標邁進,以微生物為主題設計教案,教導民眾將牛奶製成優格延長保存期限藉此減少浪費